文史赏析MESEUM OVERVIEW
首页 > 文史赏析 > 青蒿一握——屠呦呦

青蒿一握——屠呦呦

时间:2024-07-09 点击:88

她说“祖国需要我,我义无反顾”,“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我也没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总结这40年的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这就是屠呦呦。
屠呦呦

主要成就: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教育背景:背景大学医学部

研究领域:医学、药物化学


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被认为是20世纪热带医学的显著突破。

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时,她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在“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活动中,她和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一块入围,成为亚洲唯一入选的科学家。60多年来,屠呦呦从未停止中医药研究实践,几乎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在她16岁的时候,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休学在家静养,幸而父亲精通中医,在不懈的坚持下,屠呦呦得以痊愈,由此她便立志学医,21岁考入北大,成为新中国的一代骄女。毕业后,在中药所呆了14年,深入走访药材公司,进行了成千上万次实验。面对漫长而枯燥的时光,她也曾泄气过,每每想起哥哥的话,“ 呦妹,学问是学无止境的,所以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呦呦,学问绝不会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她又仿佛重获重燃希望。20世纪60年代,在东南亚地区,一种名为疟疾的恶性传染病正广泛传播。为糟糕的是,致病的疟原虫已经对当时的特效药氯喹产生了抗药性。在越南战场,因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已经远远高于战争本身。情急之下,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来到中国,向毛泽东主席提出有效抗疟疾药物的请求。为了研制新药挽救生命,1967年,我国秘密开展了一项代号为“523”的紧急项目。在她兢兢业业、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迎来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1969年1月,年仅39岁的屠呦呦接到了国家研究疟疾防治药物的重任,加入“523”项目,尽管当时中药抗疟科研组只有屠呦呦一人,意味着年轻的屠呦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独自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她也没有退缩,毅然加入“523”项目,并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前十几年厚积的能力,终于等到了崭露头角的时刻。自从接手这项工作后,她更加的夜以继日,翻阅古籍、遍访名家似乎成了她的日常,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收集整理出2000多个古方,最终把目标放在了200多种中草药上。尝试过胡椒、明矾等190多种药物,不是对身体有害就是效果不佳,最终都已失败而告终。经历了380多次的粗提筛选实验后,屠呦呦将目标锁定在青蒿等少数几种中药身上。然而又一大困境在前方等着他们,经试验发现,青蒿对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68%,而且药效极其不稳定,有次实验,甚至跌到了12%。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她百思不得其解,又开始了翻阅古方,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屠呦呦在《肘后备急方》读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中获得灵感,了解到不能用煎煮法,而应用青蒿鲜汁。


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用乙醚成功制取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是青蒿素发现史上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得到具有明确抗疟活性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后,屠呦呦开始分离有效单体成分。1972年,屠呦呦从黄蒿中分离提纯得到有效单体——青蒿素。为了验证药物的安全性,1972年7月,她服下毒性未知的青蒿素药物,用自己的身体证明了青蒿素的安全性。可正式用于临床时,青蒿素又出现了问题。服药的病人,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甚至毫无好转迹象。屠呦呦闻讯,火速调取样品,发现是药片崩解度出现偏差,导致患者服药后无法正常吸收。屠呦呦把药片改成胶囊。1973年9~10月,胶囊剂对3例间日疟患者全部有效,证实青蒿素就是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的发现,改写了只有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抗疟历史,至今,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疗法(ACT)仍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最佳治疗方法。 她说,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在青蒿资源研究方面,青蒿素研究中心选育出4个青蒿新品种,大大提高了青蒿素的含量,带动贫困地区一万余户农户种植,种植面积约5万亩,户均增收4000余元。战胜疟疾,是这位92岁老人穷极大半生的追求。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颁发国家消除疟疾认证,再次向世界表明彻底消除疟疾是一个可行的目标。屠呦呦老师用实际证明每一份成就,都承载着信念和汗水。今天,让我们向屠呦呦致敬!向全体科研工作者致敬!
电话

0373-8816123

认证
官网

版权所有:中国医疗器械博物馆 CopyRight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yxbwg2015@163.com  电话: 0373-8816123 

地址:中国·河南·长垣·驼人健康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