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赏析MESEUM OVERVIEW
首页 > 文史赏析 > 中国第一个做心脏手术的人温岭籍外科学家张超昧教授

中国第一个做心脏手术的人温岭籍外科学家张超昧教授

时间:2016-05-19 点击:3444

1940年10月6日,黄埔军校医院内,送来了一位以剑自杀刺破心脏的30岁患者。外科主任张超昧教授赶来,看到患者胸口正涌出大量鲜血。如果不做手术,这个年轻人肯定没救了。可在当时,国内没有任何开胸缝补心脏的记录,国际上也非常少。片刻之后,张超昧决定,做手术!

  手术刀刚刚划开胸腔,鲜血喷涌而出,一直喷到天花板上。张超昧很沉稳。年轻人是右心室壁贯穿性刺伤。手术进行了数小时,心脏修补成功,年轻人被救回来了。张超昧成了中国第一个做心脏手术的人。他这一刀,比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国首次施行心脏手术早了整整一年。

  中华医学杂志第28期第二卷将张超昧的手术报告全文刊出,引起了中国外科界对这位年轻外科医生的重视。这一年,张超昧刚满27岁。

  张超昧,1912年出生于浙江温岭。1935年,从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1937年抗战爆发。张超昧所在的江苏医学院改为外科医院,专门收治从上海战场退下来的重伤士兵。张超昧没日没夜地在医院里工作。11月,上海沦陷,张超昧随医院辗转到沅陵。两年后,他做了那次惊动中国外科界的手术。也就在这一年,他认识了从杭州迁至沅陵的国立艺专学生胡秀梅。一年后,张超昧和胡秀梅在成都结婚。

  婚后的张超昧并没有安于小家庭生活。眼看着日本兵在中国大地上横冲直撞,杀戮无数,后方又缺医少药,张超昧决定实施一个庞大的计划:自筹经费创办外科医院。建院初期经费拮据,张超昧就租用浙江同乡的房子。经过多年努力,直至1946年,医院初步建成。当时医院只收外科病人,故名中华外科专科医院。1948年医院大楼落成,增设内科、妇产科、五官科,更名为“中华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医院由人民政府接办。

  1950年,张超昧带着家人回到杭州。由于张超昧会拉丁语、希腊语等多国语言,尤其擅长英语和德语,被浙江医科大学聘为外科副教授。1961年12月,张超昧来到红会医院外科。由于特殊经历,他不能上手术台去开刀救治病人,被安排在门诊坐诊。1966年“文革”开始,张超昧受到冲击,被责令离开临床,打扫厕所,到检验科洗瓶子。

  “文革”之后,有一天,药剂科的一位老同事在花港观鱼碰到正在散步的张超昧,老同事叫了他一声:“Dorcter张!”张超昧抬起头,久久地看着老同事,轻轻地说:“你还记得我是医生……很久没有人这样叫了。”

  那年,张超昧64岁。回到外科,重新做门诊医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社会兴起外语热。当时不仅教师缺乏,教材也缺乏。张超昧便将精力投入到语言教学上,身兼数职,积极为医院和社会培养英语、德语人才。1981年退休后,他希望我国有一部多国语言的医学词典,开始编译《中英德法医学字典》,断断续续编译了将近300万字,直至年老身体不支。

  张超昧学识渊博,藏书丰厚,经、史、子、集、碑帖、字典、医册乃至外国名著都有收藏。他喜欢看原版的外文医学书籍,也喜欢阅读文学和艺术类书籍,女儿张景明说:“父亲一生爱书。‘文革’时,有一天他回到家,看到家里东西都被抄走了,他说没关系。但当我们告诉他书被抄走时,他流下了眼泪。第二天,他去向红卫兵询问那些抄走的书的去向,红卫兵说都送进废品回收站了,他马上赶去,用仅有的钱将重要的书买了回来。一直到父亲晚年,我们半夜醒来,都可以看到父亲书桌上的台灯用报纸遮得低低的,他还在看书。”
电话

0373-8816123

认证
官网

版权所有:中国医疗器械博物馆 CopyRight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yxbwg2015@163.com  电话: 0373-8816123 

地址:中国·河南·长垣·驼人健康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