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Academic Frontiers
首页 > 学术前沿> 针刺镇痛术

针刺镇痛术

时间:2016-05-11 点击:1100

针刺镇痛术

  针灸在中国起源很早,公元前386年扁鹊(秦越人)即曾用砭石治疗疼痛,切开痈肿与抢救垂危患者。随着冶金术的发展,逐渐使用金属针。晋代皇甫谧总结秦汉三国以来针灸学的经验,约在公元259年著有《针灸甲乙经》;至宋代,王唯一铸造针灸铜人,刻有穴位名称及经脉网络,并在1027年著《铜人龠穴针灸图经》;1601年明代杨继周汇集历代针灸经验,针灸铜人写成《针灸大成》一书,是针灸学的经典著作。发展至今,针灸治疗各种疾病越来越普遍,一些用现代医学难以治疗的疾病,用针灸治疗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腧穴是针灸的特定部位,一般沿神经走行,称为穴位。穴位既有普遍性,即治疗其邻近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又具有特异性,即具有特异作用,例如针灸人中兴奋呼吸、针灸内关影响心率。许多穴位具有镇痛作用可治疗疼痛性疾病,例如针刺中府、尺泽治疗胸痛,针刺合谷治疗头痛,针刺手三里治疗上肢疼痛,针刺颊车、下关治疗三叉神经痛,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痛,针刺少冲治疗心绞痛等,不一一列举。这种镇痛作用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但其起效缓慢、作用缓和而持久。除少数穴位如人中用于急救外,大多数适合于慢性疼痛性疾病之治疗。

  中国的麻醉科医生在上世纪70年代曾试图将针刺镇痛术运用于手术的麻醉,仅在某些患者的某种手术(例如甲状腺手术)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尽管采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辅助。对绝大部分手术仍难以达到完全无痛,手术无法施行。麻醉镇痛不全、腹腔内手术的内脏牵拉反应与腹肌紧张是针刺麻醉的主要障碍。适当与局部麻醉相结合,可以显著增强针刺镇痛的效果,但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手术镇痛。由此看来,针刺镇痛虽是肯定的,但其镇痛强度不能满足手术麻醉的要求,除有的医院仍采用针刺作为麻醉的辅助外,现今许多医院已不再用这种麻醉方法。




电话

0373-8816123

认证
官网

版权所有:中国医疗器械博物馆 CopyRight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yxbwg2015@163.com  电话: 0373-8816123 

地址:中国·河南·长垣·驼人健康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