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01 点击:1383
5月22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由吴公良院长主持会议,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由省卫生厅盛力厅长致开幕词,他说:“召开的这次会议既是学术交流的工作会议,又是一个比学赶帮的会议,将对麻醉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促进麻醉科学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麻醉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在全国已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质量的队伍,400多篇论文大部分质量是好的,既有实际经验又有理论,既有临床又有动物实验,既有提高又有普及”。他说,“麻醉为外科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条件,麻醉工作已走出了手术室,如休克的治疗和死亡患者的起死回生,说明麻醉工作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会议经过5天的大会报告及小组讨论后休会1天,于5月29日由学术组7位委员分别整理成文,在大会上做学术总结。7个专题是:(1)心血管手术的麻醉(尚德延);(2)循环骤停与复苏(王源昶);(3}麻醉与休克(谭蕙英),(4)小儿麻醉(王景阳);(5)肌肉松弛药及麻醉下呼吸功能的研究(李杏芳);(6)硬膜外及其他神经阻滞(谢荣);(7)全身麻醉及并发症(吴珏)。
此次会议的学术总结经过整理,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1965年第13卷第3期。会议的晚上除一次文娱括动外,还安排有毛泽东选集学习、放映学术电影(由阜外医院摄制的“体外循环“ 、讨论有关麻醉科的编制、干部培养、巩固专业思想和处理好与外科的关系,以及有关麻醉器械的讨论(上海中华医疗器械厂和上海医药公司生产的麻醉机、心电图机和喉镜等)。还有一个晚上由谢荣教授主持召开了1958年以前成立的老医学院校和4个军医大学参加的麻醉学10年科研规划和2年奋斗目标的讨论等活动。5月29日举行了大会闭幕式,由最高年龄的北京铁路总医院的芦振声医生作了代表发言,盛厅长作闭幕词,他说,“这次会议是祖国医学历史上第1次召开的麻醉学术会议,集中反映了我国麻醉学事业的蓬勃景象和发展前途,会议检阅了近年来科学研究的成就,例如硬膜外阻滞、探低温体外循环、休克治疗、死亡复苏等都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目前常用的麻醉器械和药品基本上能够生产自给。小组讨论虚实并举,对某些麻醉方法既摆出了成功的经验,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同样一个麻醉方法,有的人用就好,有的人用就不好,这就和人的技术经验和思想方法有关”。他对今后麻醉学的发展提出了儿点期望:(1)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和巩固的麻醉专业思想,甘心做螺丝钉。对目前存在的人员编制、工作职责、器械配套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中华医学会当向中央卫生部汇报取得逐步解决;(2)加强麻醉工作的三基训练,树立三严精神;(3)加强队伍的团结和协作精神;(4)大力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在提高的基础上仍要照顾一般。
这次会议开得圆满成功,是和江苏省与南京市各级领导、南京军区卫生部、军区总医院等对会议的支持分不开的。这次会议在以后于江西省德安市召开的第3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筹备期间,经总会同意追记为第1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