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赏析MESEUM OVERVIEW
首页 > 文史赏析 > 伍连德(一)——一战成名的斗鼠战士

伍连德(一)——一战成名的斗鼠战士

时间:2024-07-09 点击:123


伍连德

鼠疫,又称“黑死病”,在中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的一号病,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多次暴发,曾夺去亿万人的性命。1910年,东北大疫,而他,义无反顾,开创了中国近代防疫史。
这就是伍连德。
《伍连德画传》王晴兰捐赠  中国医疗器械博物馆馆藏

一战成名的斗鼠战士伍连德(1879-1960),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的卓越先驱,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多所医院和医学院的主要筹办者,华人世界首位诺贝尔奖候选人(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第一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中国学者,第一位用外文向世界介绍中国医学史的中国学者。
1910-1911年,伍连德领导的东北抗疫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和社会行政手段主动地、有组织的大规模疫情。这一壮举揭开了中国与世界抗疫史的新篇章。伍连德亲手实施了中国近代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他设计的“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1910年9月,俄国7名华工暴病身亡,其余华工被强制驱逐出境,10月12日,在满洲里发现第一例鼠疫确诊病人,紧接着染疫人数迅速攀升,27日,两名鼠疫区猎人来到哈尔滨,瘟疫也开始蔓延开来。

面对瘟疫来袭,火车站人满为患,闯关东的人们加快了返乡步伐。
11月中旬,满洲里官方数据公布:中国病人284人,死亡284人。民众开始极度恐慌,仿佛命运已经掐住了喉咙。染疫的尸体被抛在荒野,触目惊心。
1905年日俄战争后,各自在东北地区划分了势力范围,铁路运输也被控制。

数九寒天,俄国人在室外对登车的中国人进行裸身检查,甚至拔刀阻止中国人进入铁路附属区。

1910年12月21日,伍连德同他的助手林家瑞从天津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历经60多小时的颠簸,到达了哈尔滨。

此刻,已是首发鼠疫的两个月后,东北全境已有万余人染病死亡,重灾区就是中国人集中居住的傅家甸。

经过调查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的、通过飞沫与空气传播,造成肺部感染的鼠疫——“肺鼠疫”。而此病毒却与鼠无关,各国医生解剖了上万只老鼠,均未发现鼠疫杆菌。伍连德对疾病有了科学正确的判断后,提出了9条论述,解开了大家的困惑,明确了抗疫的方向和方法。12月31日,伍连德访俄医院,险遭传染。他坚定地认为,此次鼠疫通过呼吸与飞沫传染,而口罩能起到阻隔作用。他反复试验和显微镜观察,确定了药棉最佳厚度,用多层纱布裹住消毒药棉,制成了伍氏口罩,要求防疫人员必须佩戴。

被推广之后,受到大家的信赖,病人、医生、防疫人员等全都统一佩戴上了口罩。法国医生梅聂殉职后,俄国医生及防疫人员也全部戴上了伍氏口罩。(伍连德和梅聂——外务部派遣的两名防疫调查员)

很多人怀疑伍连德资历尚浅,但看到的能力之后,怀疑的声音才渐渐消失,他也被任命为总医官。

后排站立者左四为总医官伍连德

为切断传染路径,避免相互感染,隔离、断路、封城。傅家甸也被分成四个管控区,实行分区检疫、分区防控。

除医院、隔离所外,120节火车车厢在傅家甸空旷的荒野上一字排开,车厢内收容了大量密切接触者和疑似患者,这或许就是方舱医院的雏形。

就在隔离措施推行之时,教堂却以“治外法权”为由,拒绝接受防疫管理。就这样,法国教堂内,聚集暴发,300余人的教堂,死亡总数达到了243人。1911年,外交部同意火葬,焚烧病尸,而这一举措,是扑灭这场瘟疫的关键一举,是伍连德为了拯救百姓,敢于破除千年旧习的惊世之举。

1911年3月1日零点,统计官向总医官伍连德大喊:今日死亡病例为零。

在“奉天万国鼠疫研讨会上”,中国抗疫的做法得到了大会的肯定。这次的东北抗疫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现代医学手段和社会行政手段主动战胜的重大疫情,是中国近代防疫史的开篇之作。
电话

0373-8816123

认证
官网

版权所有:中国医疗器械博物馆 CopyRight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yxbwg2015@163.com  电话: 0373-8816123 

地址:中国·河南·长垣·驼人健康科技产业园